周易离卦译文及注释

译文离卦:吉利的卜问,亨通。饲养母牛,吉利。 初九:听到错杂的脚步声,马上警惕戒备,没有灾祸。 六二:天空中出现黄霓,是大吉大利的征兆。 九三:黄昏时天空出现虹霓,人们齐声高叫,没有唱歌时的乐器伴奏,老人们悲哀叹息。这是凶兆。 九四:敌人突然袭击,见房就烧,见人就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 六五:泪如雨下,忧伤叹息。吉利。 上九:在王的率领下反击敌人,将有嘉国君斩首,抓获了很多俘虏。没有灾祸。

注释①离是本卦的标题。离的意思是“罹”,即遭遇灾祸。全卦内容主要讲战祸,标题与内容有关。②履:步履,这里指脚步声。错然:杂乱的样子。③敬;用作“儆”,意思是警戒。④离:这里用作“螭”,意思是龙, 指天上像龙形的云、虹,即霓。黄离就是黄霓。⑤昃(ze):太阳偏西。(6)缶:陶制的乐器。(7)大耊(die):老头儿。七十岁叫耊。(8) 弃:使……变成废墟。(9)涕:眼泪。沦若:泪如雨下的样子。(10)戚: 忧伤。嗟:叹息。(11)有嘉:周代的小国嘉。折首;意思是斩首。(12) 匪:用作“彼”。丑:众,这里指敌方。

离卦原文

(离为火)离上离下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102.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周易离卦读解

    这里描述的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从保持警惕,敌人突然袭击,到国王率众反击,大获全胜。天象显然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吉、凶征兆交替出现,似乎是天意的显现,结果也应验了预兆。其次是战争的

    周易2022-01-23 16:34
  • 韩非子和氏译文及注释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

    韩非子2022-01-23 20:50
  • 幼学琼林卷四鸟兽译文及注释

    龙是鳞虫类之长,老虎是万兽之王。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合称为四灵。狗、猪和鸡是古人歃血为盟时所用之物,所以合称为三物。骅骝、都是古时名马的名称。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名称。羊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译文及注释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谥号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灵鹫山”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地方,属于佛国;“交梨”、“火枣”全都是道家服用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讼狱译文及注释

    百姓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可打是最宝贵的。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制作译文及注释

    上古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在绳子上打各种绳结,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史官仓颉才创造出文字,这时候才开始有了文字的记载。伏羲时有龙马背负太极图自黄河中浮出来,伏羲依据图上的阴阳点画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译文及注释

    福寿康宁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调养自己,通情达理的人才会珍爱自己。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自己有病自谦为“偶沾微恙”。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译文及注释

    身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由血肉组成的,从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贵贱之别。相传尧的眉毛分为八种色彩,舜的眼中有两颗瞳仁。耳朵上有三个耳孔,这是大禹令人称奇之处;胳膊上有四个关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译文及注释

    名山大川所蕴藏的精粹英华,每每泄露出来而成为奇珍至宝。天地之间的祥瑞灵气,总会凝聚成为奇珍。所以玉石可以庇护五谷,使无水旱之灾;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这些都是珍宝。鱼目怎么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译文及注释

    不同凡响的人,其出生时必有特异之处;有最高品德的人,必定能享高寿。称人生日叫“初度之辰”;祝贺别人逢十的生日叫“生申令旦”。婴儿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请亲友宴庆,称为“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