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与邻国相交也就是与别人交朋友,交朋友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求得和睦相处,大家都平安无事。因此,只有能爱民的国君能以大的侍奉小的,只有有智慧的人能以小的侍奉大的,安于天命的人能保护天下,敬畏天命的人能保护国家。其实这就是最佳行为方式之意。在这个问题上,老子曾经讨论过,“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这个意思是说,所以大的邦国以谦下对待小邦国,则能够取得小邦国的信任;小邦国以谦下对待大邦国,则能够取得大邦国的信任。或者是以谦下取得信任,或者是以谦下而被信任。大的邦国不过是想兼顾养育人民,小的邦国不过是想加入并侍奉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大邦国还是宜为谦下。而大的邦国之所以能成其大,是因为人民众多。之所以人民众多,是因为人民都信任其统治者的政策,因此愿意到这个大国来定居。所以,一个国家的政策好坏,常常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国在拥有了众多的人民后,更应该以谦下的态度来对待人民,来对待小国。

所以孟子举了《诗经》所说的例子,敬畏上天的威严,于什么时候都能保护之。为什么要敬畏天命呢?天命又是什么东西呢?孟子在这里没有说明,但我曾在《论语》、《大学》、《中庸》中有过探讨,天命就是天道的规律,人生的道路是要服从上天的道路的,一年有四季,有365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转、公转,这都是天道。作为地球人,非服从这个天道的规律不可,除非你跳出地球。知道了天道的规律,从而才可以知道人道的规律;知道了人道的规律,才可以“为政”,也就是才能真正懂得统治人民的规律和决窍,也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但是齐宣王避开天命这个话题,转而谈“勇”,这与梁襄王一样,都是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孟子只好又举了周文王、武王的例子,文、武王不勇吗?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他们俩人有过人的武功吗?有过人的勇力吗?没有!他们都是以“爱民”为中心,才取得天下的。所以孟子劝告齐宣王,如果也想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只有先“爱民”,有了“爱民”的勇气,才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因此,老百姓惟恐君主没有“爱民”的勇气。私有制的畸形发展使得人们的正常的生存欲望变成了贪求、贪婪、贪恋之贪欲,而为了贪欲的满足,人们就会诉诸武力来进行侵略、掠夺、剥削。在孟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拥有勇力、武力的人也就等于拥有了权势与财富。而人民受此“好勇疾贫”的影响,贪欲也逐渐增强,也就成了社会混乱的根源。既然人人都在为着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惜诉诸武力,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缺少相互亲爱的情感而彼此憎恨,憎恨之过份,则也会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社会的混乱。社会越混乱,为了人们自己生存的需要,人与人之间也就越缺乏相互亲爱的精神。所以,孟子认为,欲望,尤其是过度的欲望的满足的需要,是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

而在“爱民”中,孟子所说的是,由一个人来衡量、评定天下的是非是不可以的,因为,个人的看法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全体人民。而全体人民都是反对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只有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意愿,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心愿。

孟子在这里总结了商、周文、武王的“仁、智、勇”三种品德,只有“仁、智、勇”三者兼备的人当政才能杜绝匹夫之勇。所以,邦交之道,交友之道,实际上也就是“爱民”之道。用孟子的这些思想来指导我们现代工作,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如果用仁爱以大事小,用智慧以小事大,“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杜绝匹夫之勇,难道不能做强做大吗?!

第三节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57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译文及注释

    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孟子回答说:“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大国,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

    孟子2022-01-23 20:20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二十五章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

    中庸2022-01-23 20:38
  • 中庸第十六章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

    中庸2022-01-23 20:38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读解

    羿把自己的射箭术全部教给了逢蒙,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孟子还要说羿有过错呢?这是羿选徒不当而造成的。后来这个事情成了师傅留一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有很多好的技术失传。其实并不是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大畜卦读解

    男耕女织,是古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想的生活方式。种田放牧自然是男人的亨,正如骑马打枪、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一样,其中甘苦,唯有男人最有体验。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畜牧业的情景。它与今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读解

    陈仲子正因为大的行为才取得人们的信任,那么,一个人在小的行为上,比如亲戚关系、君臣关系、上下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能相信他在大的行为上能处理好呢?这就是尽心知命的问题了。不能尽心知命

    孟子2022-01-23 20:38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