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读解

周霄很想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孟子的时代,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古时候;而孟子他们的古时候,则是殷末周初之时。在殷时,是王族掌权,或是各地诸侯家族掌权,平民百姓是得不到做官的。到了周文王时,方举办学校,培养有管理知识的普通平民。培养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但那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力,来读书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直到孔子时期,即春秋时期,一般平民才有权选择是否来读书。因为书读好了,就有可能被统治者选上,出来做官。当时没有科举考试制度,只是由地方官根据百姓的传诵以及自己的考察,选“贤”举荐给上级。所以,自春秋以后,很多平民才选择读书,以期能被举贤而做官。所以,一般平民之所以选择读书,就是想要做官,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所以孟子举例说:“《传》曰:‘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会徘徊迟疑,如果要离开此地,必然要施行验证。’”既然是出仕当官,首先必然是由统治者——君子安排工作,如果三个月都见不到君子,也就会徘徊迟疑了。那么离开时,为什么要施行验证呢?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是官员离职时的交接、述职;二,是官员对统治者的一种考查。从孔子之周游列国,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对各诸侯国都是有考查验证的。即便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他们在投奔某一国时,也是对统治者有考查验证的。所以古时候的人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会有人去慰问。因为读书既然是为了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然而见不到君子,就等于是不被任用或不被重用,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被任用或不被重用,就失去了他在社会上应有的位置,这就是一种悲哀。既然是读书,也就无暇耕种庄稼,求得衣食;所以,读书人对于在社会上应有的位置,如同农民对于耕种庄稼是一样的重要。因为知识也就等同于工具,拥有的知识越多,工具也就越多,能做的事也就越多。一个人由幼儿、少年而成年,一旦踏入社会,就等于踏上战场,从今以后就要为自己的一生的生存问题而努力奋斗,努力拼搏;而知识就等同于武器、工具,武器、工具越多越先进,生存的机会就越大;如果没有或少有武器、工具,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当然也就很不好了。所以孟子说:“农夫怎么会因为离开此地而舍弃农具呢?”

因此,孟子紧接着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读书人是否能不择手段地求取官位,孟子打比方说:“男孩生下来就希望为他找到妻室,……不通过正道而做官的,就跟钻洞爬墙相类似。”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后,要根据自己的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来求取官位,不能只为了自己的生存质量的富贵淫侈而不择手段。从孔子、孟子的言行看,他们之所以提倡“信、智、礼、义、仁”,乃是希望人们能用诚信(信),用智慧(智),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使自己能健康而快乐地生存下去。为了这个目的而求取官位,则是走正道,如果是钴洞偷看,爬墙相爱,那就是不走正道,父母、国人都会看不起他们。“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第三节原文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失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63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译文及注释

    周霄问孟子:“古时候的君子也出来做官吗?”孟子说:“做。《传》上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见到君子,就会徘徊迟疑,如果要离开此地,必然要施行验证。’所以古时候的人三个月没

    孟子2022-01-23 16:34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解析

    孟子以男女苟合偷情为喻,谴责那些不由其道,不择手段去争取做了的人,实际上还是在谴责靠游说君王起家的纵横术士们。根据孟子的观点,想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非常正当的。但另一方

    孟子2022-01-23 16:32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二十五章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

    中庸2022-01-23 20:38
  • 中庸第十六章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

    中庸2022-01-23 20:38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读解

    羿把自己的射箭术全部教给了逢蒙,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孟子还要说羿有过错呢?这是羿选徒不当而造成的。后来这个事情成了师傅留一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有很多好的技术失传。其实并不是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大畜卦读解

    男耕女织,是古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想的生活方式。种田放牧自然是男人的亨,正如骑马打枪、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一样,其中甘苦,唯有男人最有体验。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畜牧业的情景。它与今

    周易2022-01-23 20:38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