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 清代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zhòng)
(guò)
(chāng)
(mén)
(wàn)
(shì)
(fēi)
(tóng)
(lái)
()
(shì)
()
(tóng)
(guī)
()
(tóng)
(bàn)
()
(qīng)
(shuāng)
(hòu)
(tóu)
(bái)
(yuān)
(yāng)
(shī)
(bàn)
(fēi)
(yuán)
(shàng)
(cǎo)
()
(chū)
()
(jiù)
()
(xīn)
(lǒng)
(liǎng)
()
()
(kōng)
(chuáng)
()
(tīng)
(nán)
(chuāng)
()
(shuí)
()
(tiāo)
(dēng)
()
()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翻译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参考资料:

1、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译文注释

重过阊(chāng)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xī)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晞: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参考资料:

1、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5-276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作者介绍

贺铸简介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宋史》、《东都事略》......
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何事:为什么。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xī)干。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晚年定居苏州。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

贺铸妻赵氏,为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很深。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贺铸年近50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词以寄哀思。

这首情真意切、哀伤动人的悼亡词,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两句 ,写他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想起从前与妻子同住苏州的岁月,如今阊门依旧,然而妻子已经不在了,不觉慨叹物是人非。即“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却成为鳏夫,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 同样用典,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

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旧栖指生者即作者之居,新垄是逝者即亡妻所在。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抒发了对妻子深切的思念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