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作者: 南北朝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wéi)
()
(yǐn)
(bēi)
(tiān)
(jiǔ)
(yǐn)
()
(jun1)
()
(zhù)
()
(pán)
()
(shī)
(chēng)
(guó)
(shǒu)
()
(wéi)
(ěr)
(mìng)
()
(rén)
(tóu)
()
(nài)
()
()
(yǎn)
(fēng)
(guāng)
(zhǎng)
()
()
(mǎn)
(cháo)
(guān)
(zhí)
()
(cuō)
(tuó)
()
(zhī)
()
(bèi)
(cái)
(míng)
(shé)
(èr)
(shí)
(sān)
(nián)
(shé)
(tài)
(duō)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翻译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译文注释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zhù)击盘歌。
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
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箸:筷子。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cuō)(tuó)
举:抬。
蹉跎:不顺利,虚渡光阴。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合被:应该被。
合,应该。
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
才名:才气与名望。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赏析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诗人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为此,刘禹锡作了一首酬答诗,即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达的应该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

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诗人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为此,刘禹锡作了一首酬答诗,即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达的应该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