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闺怨

 
作者: 唐代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hán)
(yuè)
(chén)
(chén)
(dòng)
(fáng)
(jìng)
(zhēn)
(zhū)
(lián)
(wài)
()
(tóng)
(yǐng)
(qiū)
(shuāng)
()
(xià)
(shǒu)
(xiān)
(zhī)
(dēng)
()
(cái)
(féng)
(jiǎn)
(dāo)
(lě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白居易空闺怨翻译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参考资料:

1、冯盈之,张艺著.服饰文学作品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7:269

《空闺怨》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真珠”即珍珠),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也是一种泛指。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份。“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她随即想起,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女主人公的心中充满忧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她独自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然而诗人却只写到女主人公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