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注释及译文

注释

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

姑苏台:在吴县西三十里姑苏山上,为吴王夫差所筑,上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盛陈音乐,日与西施为水嬉(见《述异记》)。“乌栖时”,乌鸦停宿的时候,指黄昏。

吴王:即吴王夫差。夫差败越国,纳越国美女西施,为筑姑苏台。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据《述异记》,台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三年乃成。内充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造千石酒钟,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吴王日与西施为长夜欢。

吴歌楚舞:吴楚两国的歌舞。“青山欲衔半边日”,写太阳将落山时的景象。

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其制,用铜壶盛水,水下漏:水中置刻有度数箭一枝.视水面下降情况确定时履。

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象。“东方渐高”,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

译文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近黎明。

乌栖曲原文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hangxi/1850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乌栖曲》鉴赏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

    乌栖曲2022-01-23 20:35
  •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及译文

    词句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声声慢·寻寻觅觅2022-01-23 20:25
  • 《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及译文

    作品注释寻:通“循”,沿着。道:行走。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钴鉧潭西小丘记2022-01-23 20:41
  • 《七律·到韶山》注释及译文

    词语注解⑴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

    七律·到韶山2022-01-23 20:51
  • 《菩萨蛮·双双金鹧鸪》注释及译文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丝绸短袄。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 《山中(山山黄叶飞)》注释及译文

    王勃(唐)的《山中》选自全唐诗:卷56_49。【注释】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 《章台柳·寄柳氏》注释及译文

    作品注释⑴寄柳氏:韩翃和柳氏赠答故事,见许尧佐《柳氏传》(《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及孟棨《本事诗》。⑵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

    章台柳·寄柳氏2022-01-23 20:41
  • 《陈涉世家》注释及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

    陈涉世家2022-01-23 20:17
  •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注释及译文

    一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

  • 《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注释及译文

    京师:指都城。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