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注释及译文

注释

张少府: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唐人称县尉为少府。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挤罢相。酬,以诗词酬答。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1] [5]

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

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

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

渔歌:隐士的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而言。”[4] [6]

浦深:河岸的深处。

"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原文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hangxi/1867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王维四十一岁,是写给张九龄的作品。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

  •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及译文

    词句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声声慢·寻寻觅觅2022-01-23 20:25
  • 《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及译文

    作品注释寻:通“循”,沿着。道:行走。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钴鉧潭西小丘记2022-01-23 20:41
  • 《七律·到韶山》注释及译文

    词语注解⑴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

    七律·到韶山2022-01-23 20:51
  • 《菩萨蛮·双双金鹧鸪》注释及译文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丝绸短袄。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 《山中(山山黄叶飞)》注释及译文

    王勃(唐)的《山中》选自全唐诗:卷56_49。【注释】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 《章台柳·寄柳氏》注释及译文

    作品注释⑴寄柳氏:韩翃和柳氏赠答故事,见许尧佐《柳氏传》(《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及孟棨《本事诗》。⑵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

    章台柳·寄柳氏2022-01-23 20:41
  • 《陈涉世家》注释及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

    陈涉世家2022-01-23 20:17
  •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注释及译文

    一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