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读解

上章讲君子之所事,本章接着就讲读书人之所事。君子教之而不叫“不耕而食”,那么读书人“不耕而食”又应该做什么呢?孟子认为,读书人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要有一个目标,不能是仅仅为了生存,为了养家活口而学,要树立起自己的志向。而这个志向不是去当官,不是去发财,而是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这个志向看起来很简单,现代人可能都会不屑一顾,这叫什么?!要读大学、读博士才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其实这个志向很不简单,怎样做一个“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需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人们的团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要想团结人,就必须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而要想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就必须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而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而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有智慧还不够,还要有诚信(信)。如此,用诚信,用智慧,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了这样的素质教育,人们才有可能成长为“大人”!否则,还是一个小人——只有儿童的智力。而一个小人,是寻求不到人生的真正快乐的。

第三十三节原文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43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译文及注释

    王子垫问:“读书人做什么事呢?”孟子说:“崇尚志向。”王子垫又问:“怎么崇尚志向呢?”孟子说:“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已。如果杀一个无罪的人

    孟子2022-01-23 20:19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二十五章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

    中庸2022-01-23 20:38
  • 中庸第十六章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

    中庸2022-01-23 20:38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读解

    羿把自己的射箭术全部教给了逢蒙,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孟子还要说羿有过错呢?这是羿选徒不当而造成的。后来这个事情成了师傅留一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有很多好的技术失传。其实并不是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大畜卦读解

    男耕女织,是古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想的生活方式。种田放牧自然是男人的亨,正如骑马打枪、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一样,其中甘苦,唯有男人最有体验。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畜牧业的情景。它与今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读解

    陈仲子正因为大的行为才取得人们的信任,那么,一个人在小的行为上,比如亲戚关系、君臣关系、上下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能相信他在大的行为上能处理好呢?这就是尽心知命的问题了。不能尽心知命

    孟子2022-01-23 20:38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