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圣治读解

这一章书,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之广大,与极高的效果,以为政教之所以好的原因,皆本于孝的德行。所以又问圣人之德还有大过孝道莫有。孔子说:‘天地之间,人连物,都是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以成形,禀天地之理以成性。但物得气之偏,其气蠢,人得气之全,其质灵。因此,人能全其性,尽其情,故能与天地相参,而物不能。故天地之性,惟人为贵重。若以人的行为来讲,再没有大过孝的德行了。

万物出于天,人伦始于父,因此孝行之大,莫过于尊严其父,尊严其父,如能尊到祭天时,配天享受祭礼,那就尊到极点了。自古以来,只有周公作到这一点。所以配天之礼,是他创作的。

从前周朝的时候,武王逝世,周公辅相成王,摄理国家政治。制礼作乐。他为了报本追远的孝道,创制在郊外祭天的祭礼。乃以始祖后稷配享。另制定宗庙,祭祀上帝于明堂,以其父文王配享。周公这样追尊他的祖与父,乃是以德教倡率,而示范于四海。因此海内的诸侯,各带官职来助祭,光先耀祖,何大于此。孝德感人知此之深,这圣人的德行,又何能大过孝道呢?

圣人教人以孝,是顺人性之自然,非有所勉强。因为一个人的亲爱之心,是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时就生出来的,因为父母把他养育渐渐长大,他便对父母一日一日的尊敬起来。这是人生的本性,是良知良能的表现。圣人就因他对父母日加尊敬的心理。就教以敬的道理,因他对父母亲爱的心理,就教以爱的道理。本来爱敬出于自然。圣人不过启发人之良心,因其人之本性教敬教爱,并非有所勉强。故圣人之教,不待肃戒而自会成功。圣人的政,不持严厉而自会治埋。他所凭借的就是人生固有的本性。

天下做父亲的,一定爱他们的儿子,天下做儿子的,一定爱他们的父亲,父子之爱,是天生的,不待勉强的,这个父子之爱的里边还含著敬意,父如严君,故包藏著君臣之义。父母生下的儿子,上为祖宗流传后代。下生子孙继承宗嗣。家族的继续绵延,莫大于此。父亲对子,即是严君,又是慈亲,有两重恩爱,所以恩爱之厚,莫重于此。

由于以上的原因,爱敬当由自己的父母起始。假如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那就叫悖德。不敬自己父母而去敬别人,那就叫悖礼。爱亲敬亲,是顺道而行的善行,不爱不敬,就是逆道而行的凶德。立教的人,应该以顺德教化,使民知所爱敬,如果倒行逆施,悖德悖礼,民将怎样取法呢?今不站在顺的善行上边去作,反而站在恶的凶德方面去行,假定得了一官半职,有道德观念的君子,他绝不会以那个官职为贵重的。

有道德的君子,却不是那样的作法,他讲出话来,必定思量可以使人称道他才讲,他行出事来,必定思量可以快慰于人心他才行,他所做的德行和义理,必定为人尊敬他才做。他所作的每一件事,必定可以为人取法他才作。他的容貌和举止,必定端庄伟大可以观看,一进一退,都是合乎礼仪,可为法度。照这样的居上临下,驾驭百姓,那老百姓,自然又怕惧的畏服他,爱敬他,并以他为模范而仿效实行,所以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其德教,而政令不待严格督促,自然就推行了。

孔子引诗经曹风篇鸤鸠章的这两句话,就是说明‘一个负责管辖百姓的善良君子,他的威仪礼节,一定没有差错,他才能够为人作模范,而为老百姓所取法了。

圣治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 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 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 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 忒。』」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304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孝经圣治译文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

    孝经2022-01-23 20:33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二十五章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

    中庸2022-01-23 20:38
  • 中庸第十六章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

    中庸2022-01-23 20:38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读解

    羿把自己的射箭术全部教给了逢蒙,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孟子还要说羿有过错呢?这是羿选徒不当而造成的。后来这个事情成了师傅留一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有很多好的技术失传。其实并不是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大畜卦读解

    男耕女织,是古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想的生活方式。种田放牧自然是男人的亨,正如骑马打枪、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一样,其中甘苦,唯有男人最有体验。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畜牧业的情景。它与今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读解

    陈仲子正因为大的行为才取得人们的信任,那么,一个人在小的行为上,比如亲戚关系、君臣关系、上下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能相信他在大的行为上能处理好呢?这就是尽心知命的问题了。不能尽心知命

    孟子2022-01-23 20:38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