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译文

黄帝说:我想知道经脉的长度。

岐伯回答说:两手的六条阳经,从手至头,每条脉长五尺,五六共三丈。两手的六条阴经,从手至胸,每条脉长三尺五寸,三六共是一丈八尺,五六得三尺,共计二丈一尺。两足的六条阳经,从足至头,每条脉长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两足的六条阴经,从足至胸,每条经脉长六尺五寸,六六得三丈六尺,五六得三尺,共计三丈九尺。左右两蹻脉,从足至目,各长七尺五寸,二七得一丈四尺,二五得一尺,共计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得八尺,二五得一尺,共计九尺。以上这些经脉,总长一十六丈二尺,这就是脉气流行的较大的经隧。

经脉循行在机体的里面,从经脉分支而横行的是络脉,络脉别出散行的是孙络。孙络盛满而有淤血的,应当赶快治疗,邪气盛的,可用泻法,正气虚的,应该饮服药进行调补。五脏的精气,常从体内经历于面部而上通于七窍。肺气通于鼻,肺气和调,鼻子就能辨别香臭。心气通于舌,心气和调,舌头就能辨别五味。肝气通于眼,肝气和调,眼就能辨别五色。脾气通于口,脾气和调,口就能辨别五谷之香。肾气通于耳,肾气和调,耳朵就能听清五音。如果五脏不和,七窍就会不通;六腑不和,气血就会留滞而结为痈肿。所以邪气在腑,属阳的经脉就不和;阳脉不和,气就会留滞;气滞,阳脉就会偏盛。邪气在五脏,属阴的经脉就会不利;阴脉不利,气就会留滞;气滞,阴脉就会偏盛。阴气太盛,使阳气不能运行,这叫做关。阳气太盛,使阴气不能运行,这叫做格。阴阳都盛,不能相互营运,这叫做关格。关格的人活不到应有的年纪就要早死。

黄帝问:蹻脉从哪里起到哪里止,是借助哪条经脉之气而使它运行的呢?

岐伯回答说:阴蹻脉是足少阴肾经的别脉,起始于然骨后的照海穴处,上行内踝的上方,直向上行,沿着阴股内侧入阴器,再上行于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的前方,入颧骨部,连于眼内角,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会合而上行。阴蹻和阳蹻二气相接,并行环绕于目,阴盛则目泪濡湿,阳盛则目不能闭合。

黄帝问:阴脉之气独行于五脏,而不运行于六腑,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说:脉气的运行是没有停息的,就象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行一样,永不休止。所以阴脉运行于五脏,阳脉运行于六腑,如环无端、终而复始地运行着。其流溢的脉气,在内灌溉五脏六腑,在外则濡润肌表皮肤。

黄帝问:蹻脉有阴有阳,究竟哪条蹻脉相当于以前所说的一丈五尺的数值呢?

岐伯回答说:男子的数值,是指阳蹻,女子的数值,是指阴蹻,相当于脉度总数之内的,称为经,不包括在内的,称为络。

脉度原文

黄帝曰:愿闻脉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榖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也?歧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歧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歧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333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2022-07-11 12:25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2022-07-11 12:13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2022-06-20 19:39
  • 唐臣传第十三译文

    周德威字镇速,朔州马邑人。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够判断敌军的人数。他的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跟随晋王任骑将,逐渐升迁为铁林军使,跟随晋

    2022-06-18 05:29
  • 世宗纪三译文

    显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

    2022-06-18 05:25
  • 太祖纪二译文

    广顺元年(951)春二月十四日,晋州王晏上奏报告,河东刘崇派伪招讨使刘钧、副招讨使白截海,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进攻州城,在本月五日分兵五路一齐进攻,王晏率领晋州士兵抵拒他们,贼军

    2022-04-16 15:05
  • 杂传第三十译文

    朱宣是宋州下邑人。年轻时跟随他的父亲贩盐做盗贼,父亲犯法被处死,朱宣于是前往侍奉青州节度使王敬武任军校,王敬武让他隶属于他的将领曹全晟。中和二年,王敬武派曹全晟入关参与攻破黄巢。返

    2022-01-23 21:14
  • 唐臣传第十五译文

    朱弘昭,太原人。年轻时事奉唐明宗任客将,唐明宗即位后,任文思使。和安重诲有矛盾,因此常常出使在外。董璋任束川节度使时,于是任朱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死他的监军李严,朱弘昭很恐惧,

    2022-01-23 21:14
  • 周家人传第七译文

    周太祖有一个皇后三个皇妃。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和周太祖是同乡,于是嫁给了他。周太祖未成名时,喜好饮酒赌博,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皇后常常劝阻他。周太袒相貌奇特伟岸,皇后心里知道

    2022-01-23 21:12
  • 唐臣传第十四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轻时跟随赵王王镕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在柏乡攻破梁军,赵常常派符习率兵跟随晋。晋军驻扎德胜,张文礼杀死赵王王镕,上书唐庄宗,请求议符习回到趟。唐庄宗让符习回去,符

    2022-01-23 21:1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