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译文

黄帝问:脉象反应在寸口,什么脉象是胀病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坚强且涩滞的,就是胀病。

黄帝问:凭什么来了解是脏胀还是腑胀呢?

岐伯说:阴脉表明是脏胀,阳脉表明是腑胀。

黄帝问:气的运行不畅使人生胀病,病是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脏腑之内呢?

岐伯说:血脉、脏、腑三者之中都可存留,但三者都不是胀病的发病之所。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胀病的发病之所。

岐伯说:胀病都发生在脏腑之外,向内排挤脏腑,向外扩充胸胁,使表皮发胀,所以命名叫胀。

黄帝说:脏腑在胸胁和腹腔之内,就象禁秘器藏在匣柜中,各有各的位置,有的脏腑异名而同在一个部位。那么,在同一部位之中,它们的功能却各不相同,我想了解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人体好比是一座城),胸腔、腹腔是脏腑外围城郭;膻中是起主宰作用的心的宫城;胃是贮存食物的太仓;咽喉、小肠是输入输出的通道;人体的五窍是街上的门户;廉泉穴、玉英穴是津液的出道。所以,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边界,它们发病也各有不同的反应。营气顺脉而行引发的胀病是脉胀,卫气与经脉并行于分肉间引发的胀病是肤胀。针治时,取三里穴,用泻法,患病时日少的可以针泻一次,得病时间长的可针泻三次。不论胀病是虚症还是实症,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迅速采用泻法。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胀病的症状。

岐伯说;心胀的症状是心烦气短,睡卧不安。肺胀的症状是体虚,胸满,气喘咳嗽。肝胀的症状是胁下胀满、疼痛,连及小腹也疼痛。脾胀的症状是常常呃逆,四肢不安,全身肿胀沉重而穿不上衣服,睡卧不安。肾胀的症状是腹部胀满,牵引背部不舒服,腰髀部疼痛。六腑胀的症状分别是:胃胀的症状,腹中胀满,胃脘疼痛,鼻子总闻到焦味,妨碍饮食,大便困难。大肠胀的症状是肠鸣且疼痛,一受寒,就会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小肠胀的症状是小腹胀满,连及整个腹部疼痛。膀胱胀的症状是少腹胀,小便不通。三焦胀的症状是气充满皮肤而肿胀,用手按感觉空而不坚。胆胀的症状是胁下疼痛、发胀,口苦,经常叹气。以上这些胀病,治疗的原理都一样,只要清楚地了解气行的顺逆与胀病的关系,针刺的道理不出错就行了。如果虚症用泻法,实症用补法,就会使神气离散,导致邪气侵入,正气消弱,真气不能安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粗陋的医生所致败的,称为夭命。如果虚症用补法,实症用泻法,就会使神气安藏,正气充塞人身孔穴,达到此种效果可称为好医生。

黄帝问:胀病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卫气在身体里,一般情况下与经脉并行于分肉之间,运行有顺有逆,阴阳合谐,这样才能与自然界协调,使五脏之气正常交替,四季之气循序运转,五谷入体后被很好地消化成精华以养人。然而,如果厥逆之气在下,营卫之气运行迟滞,寒气上逆,真气邪气互相纠缠,真、邪两气相搏,就会生成胀病。

黄帝说:讲得对。怎么解决对胀病真情的疑惑呢?

岐伯说:综合观察胀病的真实情况,从经脉、脏、腑三者反应的症状中,可得到胀病的真实情况。

黄帝说:对。

黄帝问岐伯说:本篇前面讲治胀病不问虚实,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于迅速采用泻法,得病时日少的刺泻一次,得病时间长的刺泻三次,但现有刺泻三次而胀不消退的情况,治疗的失误在哪里呢?

岐伯回答说:这里所说的刺泻是指刺到皮下肉上之膜,而且要刺中发胀的气穴。如果刺不中发胀的气穴,就会使胀气内闭不出。如果刺不到皮下肉上之膜,就会使经气不行。如果针刺不中皮下肉上之膜而仅刺入分肉之间,就会导致卫气乱行,阴阳相争。治疗胀病,应当速泻而没有采用泻法,胀气就不会消退。三次刺泻而胀气不泻,就一定要改变穴位针刺,直到胀气消退为止。如果胀气不消,再重新开始针刺,这样可保证治愈,怎么会有危重的病情呢?治疗胀病,一定要仔细观察胀病的症状,应当泻的就采用泻法,应当补的就采用补法,就如同鼓应槌而响一样,哪里还会有胀不消退的道理呢?

胀论原文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邪,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愿闻胀之舍?歧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歧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歧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气满而喘欬;肝胀者,胁下满而痛,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歧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时循序,五榖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黄帝曰:善!何以解惑?歧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黄帝问于歧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歧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缄不陷盲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写不写,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脉,当写则写,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344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2022-07-11 12:25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2022-07-11 12:13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2022-06-20 19:39
  • 唐臣传第十三译文

    周德威字镇速,朔州马邑人。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够判断敌军的人数。他的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跟随晋王任骑将,逐渐升迁为铁林军使,跟随晋

    2022-06-18 05:29
  • 世宗纪三译文

    显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

    2022-06-18 05:25
  • 太祖纪二译文

    广顺元年(951)春二月十四日,晋州王晏上奏报告,河东刘崇派伪招讨使刘钧、副招讨使白截海,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进攻州城,在本月五日分兵五路一齐进攻,王晏率领晋州士兵抵拒他们,贼军

    2022-04-16 15:05
  • 杂传第三十译文

    朱宣是宋州下邑人。年轻时跟随他的父亲贩盐做盗贼,父亲犯法被处死,朱宣于是前往侍奉青州节度使王敬武任军校,王敬武让他隶属于他的将领曹全晟。中和二年,王敬武派曹全晟入关参与攻破黄巢。返

    2022-01-23 21:14
  • 唐臣传第十五译文

    朱弘昭,太原人。年轻时事奉唐明宗任客将,唐明宗即位后,任文思使。和安重诲有矛盾,因此常常出使在外。董璋任束川节度使时,于是任朱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死他的监军李严,朱弘昭很恐惧,

    2022-01-23 21:14
  • 周家人传第七译文

    周太祖有一个皇后三个皇妃。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和周太祖是同乡,于是嫁给了他。周太祖未成名时,喜好饮酒赌博,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皇后常常劝阻他。周太袒相貌奇特伟岸,皇后心里知道

    2022-01-23 21:12
  • 唐臣传第十四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轻时跟随赵王王镕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在柏乡攻破梁军,赵常常派符习率兵跟随晋。晋军驻扎德胜,张文礼杀死赵王王镕,上书唐庄宗,请求议符习回到趟。唐庄宗让符习回去,符

    2022-01-23 21:1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