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解析

本篇以《忘战》为题,从“忘战必危”的恶果出发,着重阐述和平时期加强战备的必要性。它认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是古代圣贤留给后人的最为深刻的教诲和告诫。

尽管天下太平无事,也不可以废弃武备;如果废弃武备,那么一旦外敌入侵,就无法抗击敌人,有效地保卫国家。为此,它主张,执国柄者应当“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把“讲武”、“习兵”作为制度坚持下去,切实加强战备教育,认真搞好军事训练。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战争,作为历史的范畴,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战争的危险性就依然存在。那种所谓“无敌国外患”的论调,在今天的社会中,乃是一种瓦解人们斗志的麻醉剂。本篇所强调的居安思危、不忘战备的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安禄山、史思明武装叛乱的发生,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以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者长期忽视战备,乃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和长期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唐玄宗李隆基,本是唐代中期一个较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即位初期,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为相,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出现了史称“开元之治”的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从而把唐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到了李隆基统治后期,他却一反常态地“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见《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过着“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见《新唐书·玄宗本纪》)的极端腐化生活,军政大权相继为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所操纵,致使朝政日非,军备废弛。这就给身兼三镇节度使而“阴有逆谋”(见《旧唐书·安禄山传》)已久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等人,发动旨在夺取唐朝政权的大规模武装叛乱,造成了可乘之隙。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和史思明纠集兵力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于范阳镇(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发动叛乱后,不到半年时间,相继攻占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沦于叛军蹂躏之下。其后,唐王朝虽在人民广泛支持下,经过七年之久的艰苦曲折斗争,终于将此叛乱平息,但是,战乱却给社会经济以极大破坏,国家元气大伤,中央集权削弱,自此唐王朝急剧走向衰落和藩镇割据的分裂混乱局面。

如果说隋王朝是灭亡于隋炀帝的“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见前《好战》篇),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讲,唐王朝的衰败则始于唐玄宗后期的“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所以,牢记“好战必亡”和“忘战必危”这些古代著名遗训,乃是一切执掌国家大权者不可丝毫忽视的神圣责任。

忘战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411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译文

    大凡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

    百战奇略2022-01-23 20:30
  • 将苑卷二厉士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将领必须善于激厉将士,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将士的积极性。将士用命,才能取胜,这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作者提了五条激励将士的办法,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北狄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正确地分析了北方游牧民的特性,并比较了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劣,从而提出了守边之道:派良将戍边,训练精兵实行屯田策略,以逸待劳,待机破敌。诸葛亮没有亲自对付过北狄,但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西戎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好利”,并从其生活环境等条件,分析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西域“地广形险”的地理特点,因而提出对策:“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才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南蛮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南蛮有许多民族,不易教化,爱结朋党,但稍有不满又互相攻打。而且这些民族居住分散,聚分不定,为人贪心,却很勇敢。南蛮居住区春夏常流行传染病。针对这些情况,诸葛亮指出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情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对敌战术。指出对不同的敌人要使用不同的战术,从而克敌致胜。文章把敌军将领分为六种类型,进而说明对付这些不同敌将的不同策略。文章对敌军将领的分析细致入微,因此提出的策略针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东夷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明了东面少数民族的特征。突出了“悍急能斗”和“凭险自固”两个特征,从而提出了对策:当他们“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时,“未可图也”;待他们“上乱下离”时,可对他们分化瓦解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地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文章指出,不会利用地形地物的将领,无法取得胜利。文章还具体说明了在各种地形地物条件下,该用什么战术,甚至该用什么兵种、兵器,都讲得十分详尽。这篇文章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威令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严治军问题。要求将领讲求法度,严肃军纪,让将士在军法面前“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一句话,威令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必须,而爱兵是得军心的必要,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轻战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准备问题。文章论述战前要充分准备,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前一篇的补充。文章用了四组句子,以排比的句式,论述了没有准备的危害,论述十分突出,发人深思。这三篇文章从不

    将苑2022-01-23 20:4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