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犬韬练士例证

士卒的选拔和编组,是军队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做得极为成功和出色。

吴起,本是卫国人,初任鲁国将领,率军击破强大的齐军。后入魏为将,任魏西河郡守二十余年,与各诸候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取得全胜,其余十二次不分胜负,为魏拓地千里,使魏强盛一时。后来吴起来到楚国,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变法,精减机构,选练军队,使楚国力日盛,楚军成为一支威震诸侯的劲旅,楚国也成为战国时期的列强之一。

吴起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与他善于治军分不开的。吴起主张“简募良材”,并进行合理编组,他认为,齐桓公征募强悍勇猛的士卒五万人,因此才得以称霸诸侯;晋文公征募能征善战的士卒四万人,因而实现了称霸的夙愿;秦穆公拥有能冲锋陷阵的士卒三万人,使得许多西戎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脚下。因此,必须“简募良材”,把百姓中那些胆量大而气力强、身手敏捷能越高驰远、勇敢顽强的人挑选到军队中来。

吴起既重视对士兵的选拔要严格,也重视对士兵进行合理编组,用其所长,各尽其才,使之充分发挥出威力。吴起根据士兵身材的高矮、体魄的强弱、胆量的勇怯、智力的高下进行明确分工,使“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正是由于吴起能够“简募良材”,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编组,才使得所率领的军队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练士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服习,不可不察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453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六韬犬韬练士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选编士卒的办法应是怎样的?”太公答道:“把军队中勇气超人、不怕牺牲、不怕负伤的人,编为一队,叫冒刃之士;把锐气旺盛、年轻壮勇、强横凶暴的人,编为一队,叫陷阵之士;把

    六韬2022-01-23 20:31
  • 六韬文韬举贤例证

    东汉王朝在黄中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混战不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曹操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先后扫平了袁绍等大小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为进一步统一奠定

    六韬2022-01-23 20:37
  • 六韬武韬文伐例证

    “文伐”属于政治、外交斗争的范畴,它的目的在于分化、瓦解和削弱敌人,为最终用军事手段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越国灭亡吴国,就是综合运用“文伐”各种手段并最终消灭对手的最好例证。

    六韬2022-01-23 20:37
  • 六韬犬韬分兵例证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遵守时间,赢得时间,就会赢得胜利。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战机,导致失利。因此,只有严格时间观念,才能完成战斗任务。秦朝末年彭越起义之前先立法,就

    六韬2022-01-23 20:36
  • 六韬武韬发启例证

    “全胜不斗”,同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本义是以实力为后盾。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尿。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的部将武臣传檄而定千里,就是古代战争史上“全胜不斗”的典型事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国务例证

    唐朝贞观年间,“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安静。这一和平繁荣的大治景象的出现,同唐太宗李世民的爱民政策密切相关。唐朝是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龙韬奇兵例证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这是指挥作战所应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所谓“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惨败就是由于违背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盈虚例证

    本篇的主旨是说明国家的治乱兴衰全在于国君的贤明与否,夏朝的灭亡和商朝的建立是这一论断的最好例证。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但到了末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大礼例证

    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是本第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即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什么叫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犬韬战骑例证

    骑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尤其利于平原旷野和一般山地、丘陵机动作战。在进行迂回、奇袭、断其后路、袭扰敌人后方时,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骑兵作战不适

    六韬2022-01-23 20:35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