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藏书,有藏书室名“越缦堂”、“困学楼”、“苟学斋”、“白桦绛树阁”、“知服楼”等,卧床左右,罗列书柜,并排盆花,自称“书可以读,花可以赏,二者兼得,其乐无穷”。与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潘祖荫来往书信密切。其藏书不足万卷,但以精见称。自称“于经史子集以及稗官、梵夹、诗余、传奇,无不涉猎而模放之”。仅手校、手跋、手批之书有200余种。编纂有《越缦堂书目》,著录书籍800余种;又有《会稽李氏越缦堂书目录》,由云龙辑有《越缦堂读书记》,记其阅读书籍990余种。藏书印颇多,自称“书籍不可无印记,自须色、篆并臻妍妙,故选不调朱,收藏家争相矜尚,亦惜书之一事也”。有“越缦堂藏书印”、“白桦绛树阁清客”、“会稽李氏困学楼藏书印”、“萝庵黄叶院落”、“桃花圣解盫”、“道光庚戌秀才,咸丰庚申明经,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等数十枚。其《越缦堂日记》对古籍的解释、史料的鉴定考证、人物的评价等,有精到之评;以至本人的经历和对清末政治事件的描述,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学者所重。著《湖塘林馆骈体文抄》、《白桦绛树阁诗初集》、《重订周易小义》、《越缦堂词录》、《越缦堂经说》、《柯山漫录》、《后汉书集解》、《霞川花影词》、《十三经古今文义汇正》等。所藏书于1918年前后由徐惟则、后裔李钟俊整理,有书9 000余册,手稿10余种;1928年售于北京图书馆。
李慈铭藏书故实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tory/9503.html
相关阅读
李慈铭文学成就
李慈铭虽有“漆室坐忧时事非”(《赠吕定子编修》)的感情,任官期间也曾对时政有所批评和建议,但思想比较迂阔保守,持儒家“内圣外王”(《复陈昼卿观察书》)的观念,以求索不倦的学者李
李慈铭轶事典故
考场败将李慈铭禀赋优异,又肯刻苦用功,十几岁时便能与大人们赋诗酬唱,文名享誉乡里,名列“越中三少”之一。(其余两人为王星诚、陈珊士)。但考运不佳,屡试屡挫,先是经落榜四次后,才
李慈铭著作褒贬
《越缦堂日记》是清代很有名的日记,与《翁同龢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齐名,并称晚清四大日记。早在李慈铭在世时,《越缦堂日记》就被“士友多传抄之”,同治、光
完颜璹藏书故实
奉朝40余年,封密国公。好贤乐善,资质简重,而其兴趣和爱好却在于藏书,专力于书史,读《资治通鉴》30余遍。善画墨竹、佛像人物,工于真草书。潜心学问,“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
晏殊藏书故实
景德初(1004)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奉养清俭,好贤,奖掖后进,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
岳珂藏书故实
为官之余,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尤其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编为《宝真斋法书赞》28卷。家富藏书,乃以家藏旧刻,设“相台家塾”,最知名刊刻
叶梦得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
王溥藏书故实
北宋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佑元年(948)进士,任秘书郎,任后汉三司副史。入周,后周时历任随州、商州、华州、颖州刺史。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迁中
孙光宪藏书故实
长于词学,其词大都收于《花间集》中,但在风格上与该集中的多数作品的浮艳、绮糜有所不同。藏有数千卷,多自抄写,校勘图书,老而不废。史称“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后加
谭献藏书故实
生平好聚书、刻书,藏书数万卷,有12000余册,重复者接近2000册。名家之本如《管子》、《淮南子》、《盐铁论》、《说苑》等。藏书处曰“复堂”、“谪麟堂”等,尤以藏前人词曲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