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分析

表面装糊涂,实际很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在暗中策划等待时机。如司马懿假病夺兵权;当时机不成熟时,决不可轻举妄动。如姜维明知蜀汉国力不及曹魏,却劳师动众九伐中原,以至蜀汉民穷兵疲,终被曹魏所灭。在军事上,此计不但是麻痹敌人、待机破敌的一种策略,还可作为“愚兵”之计来治军。如宋代狄青在征伐壮族首领侬智高时,以两面钱来装神弄鬼,让士兵误以为有神相助,于是士气大振。

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

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假痴不癫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84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案例

    假痴不癫是一种表面痴呆、暗里充满智慧的伪装现象,能起到迷惑对方、缓兵待机、后发制于人的计谋。它利用于政治谋略,也就是韬晦之计,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表面上装疯卖傻、碌碌无为,以

    三十六计2022-01-23 20:16
  • 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注释及按语

    注释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

    三十六计2022-01-23 16:35
  • 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赏析

    “假痴不癫”之计,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能而言之不能

    三十六计2022-01-23 16:34
  • 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商战应用

    商品包退换生意做满店“退换”只不过会给售货员带来点小麻烦,却得到了顾客的信赖,这是很大的收获,必定会有助于销售别的商品。有一位男职员,年底到商店为单位买奖品,顺便给小孩买了

    三十六计2022-01-23 16:32
  • 三十六计混战计远交近攻分析

    “远交近攻”,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时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

    三十六计2022-01-23 20:24
  • 三十六计并战计指桑骂槐分析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

    三十六计2022-01-23 16:33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